合作信息

一、巴基斯坦当前经济形势

随着“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和瓜达尔港的建设和运营(中国前后投入了约500亿美元),巴基斯坦去年经济增长率表现较好,但经济状况整体看来依然很糟,经常账户赤字已经逼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外汇储备不断流失,导致需要不断借新债换旧债。人均GDP方面,巴基斯坦目前人口约为2亿,人均GDP约为1570美元。巴基斯坦各部门占GDP比重如下:农业部门占GDP的比重为19.53%,且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贡献了20.88%的GDP;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9.59%。

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发展趋势,这主要得益于私人消费(主要受汇款流入驱动)、农业及小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更快增长。消费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2%;投资贡献率为1.28%;而净出口的贡献率为-3.52%。长期规划方面,未来十年政府的规划是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构想了若干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总财政支出约460亿美元。交通运输领域,巴基斯坦国家公路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s Authority,NHA)网络由39条国道、高速公路、快速路和战略公路组成,总长度达12131公里。巴基斯坦公路管理局(NHA)现有的项目包含50个正在进行的项目,耗资16,056亿巴基斯坦卢比。过去五年,NHA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建造了3,934.04公里的道路。NHA被授权规划和发展中巴经济走廊。目前,价值7千亿巴基斯坦卢比与NHA相关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在进行。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8%,产值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大米、甘蔗等,其中棉花是巴主要经济作物,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排世界第五大产棉国。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大米、棉花还有出口。由于地处亚热带,巴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已探明的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白云石、石膏、石灰石、菱镁矿、岩盐等,森林覆盖率4.8%。

巴基斯坦工业基础薄弱,体现在一是总体规模、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不大,二是门类不够齐全。目前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21%,主要有纺织业、冶金与金属加工业、燃料和电力工业、机械制造业、化肥工业、水泥工业、化学工业、制糖业、烟草业、造纸业、采矿业、IT业、小型工业和手工业等。其中,以农业为基础的棉纺织业是巴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能源、IT业和中小型工业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部门。巴主要进口石油及石油制品、机械和交通设备、钢铁产品、化肥和电器产品。主要出口棉花、纺织品、大米、水果、渔产品、皮革制品、体育用品、医疗器械和地毯。自1947年建国起,在经历了鼓励私人投资和优先发展轻工业(1947-59年)、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1972-76年)和工业非国有化自由发展(1977至今)共3个阶段后的今天,巴已经建立了本国的工业基础,但其构成主要还是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轻工业,可代表现代化工业实力的基础工业、高新科技工业等微乎其微。巴基斯坦工业化进程仍任重道远。

由于历届政府一直把发展社会经济放在首位,巴基斯坦经济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其增长速度在南亚地区算是较可观的。巴政府坚持、持续推行积极而稳健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政策,除了控制财政预算、减少国家开支外,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建设,大力推行自由化经济,加快私有化进程,努力吸引外资,积极扩大出口,缩小外贸逆差,进行债务重组,改善国际收支。通过几年努力,巴基斯坦经济重又从低谷和困境中走出,恢复到良性发展轨道,近两、三年又进入快速稳定增长时期。

中巴产业合作是中国领导人访巴期间双方确定的中巴经济走廊合作框架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逐渐开工,巴投资环境将产生明显改善,产业合作的潜力逐渐显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企业来巴投资热情高涨,产业合作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产业结构互补为中巴产业合作奠定了基础。当前中国已基本完成工业化,正在向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迈进,国内钢铁、水泥、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平板玻璃、造船等工业领域已经积累了较为扎实的工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且存在较多富余产能。而巴基斯坦仍处在工业化进程初期,工业体系以纺织、服装、皮革、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中巴产业结构互补,对产业合作均有强烈的需求,这为中巴产业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巴投资环境改善。中巴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涉及煤电、风电、水电、公路、机场、输变电线路、天然气管道等。这些项目的逐步完成能够显著缓解限制巴经济发展的能源短缺以及交通问题,改善巴投资环境,降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从而为后期的产业合作铺平道路,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巴投资。

巴出台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巴投资政策整体宽松,除少数禁止类行业(武器军火、高爆物质、放射物质、安保、铸币和消费酒精)和限制类行业(航空、银行、农业和新闻行业)外,外国投资者可在巴自由投资,且没有股权比例限制。为吸引投资,巴政府于2012年出台《经济特区法案》(Special Economic Zone Act),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根据该法案,进行经济特区开发的企业以及在特区内投资的企业可享受10年内免除公司所得税以及资本项下设备进口免关税的优惠政策。以信德省为例,目前已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三个,均由国家工业园管理开发公司(NIP)进行开发运营,具有较完善的交通、水、电、燃气、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并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在中巴经济走廊项下,巴方有可能出台更为优惠的改革措施吸引中国投资,这也将为我企业来巴开展产业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企业来巴投资热情高涨。中国企业对在巴投资钢铁、水泥、玻璃、物流以及垃圾处理等行业展现了浓厚的兴趣和意向,也有企业希望在巴投资经营产业园区,吸引国内企业来巴设厂,形成中国产业园。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巴海外投资重要来源国,美国、中国和阿联酋位列巴投资来源国前三位。从近几年数据看,中国对巴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不断加速,而美国和阿联酋却出现大量投资撤出,中国很可能已成为巴外资最大来源国。此外,中巴两国人民友好,巴方特别欢迎中国企业来巴投资,与其他外资相比,我企业在巴具有良好的民意基础,这也使我企业在巴投资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双边合作建议

双方应在现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优势互补、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两国政治和地缘优势,推进双方在经济、贸易、投资、农业、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一)加强贸易合作

继续加强对经贸合作的指导与协调。发挥两国经贸科技联合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探讨发展两国互利经贸合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加强中巴企业家理事会的作用,进一步挖掘双边经济合作的潜力。双方要不断完善有关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为双方公司、企业和机构的经贸投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必要的便利。

积极扩大双边贸易,经贸联委会为此要采取适当步骤。根据两国政府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以及本国法律和各自国际义务,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进行双向投资。根据已签署的优惠贸易安排扩大双边贸易,并以建立自由贸易安排作为最终目标而努力。加强在劳务工程承包领域的合作,并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鼓励国内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口对方商品,使对方商品体现真正的市场价值。给予适度让利,化解贸易摩擦。

促进和规范边境贸易。采取步骤促进边贸发展,并为此缔结新的边贸协定,促进两国,特别是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在防扩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合作,适时考虑商签有关相互出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的双边协议。

(二)加强产业合作

促进在专业技术知识、利用双方原材料和技术进行共同生产、工业区开发、工业港口、出口免税区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发挥大公司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小型企业合作。鼓励两国私有部门间的合作并为其提供便利,推动各领域合资企业的建立,尤其是在纺织品制造领域。特别要重视结合比较优势和产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对接。

对接巴优势产业。巴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其中纺织、服装、皮革等行业是巴支柱产业,而中国相关行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逐渐丧失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合作,可综合利用我资本技术优势和巴劳动力成本优势,帮助巴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提供新机遇。另外,巴铜、锌、大理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在矿石开采、冶金等资源类行业推进产业合作。

完善巴产业结构。巴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缓慢,许多基础行业,如钢铁、水泥、机械、石化等,面临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困境。而国内在相关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具有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在上述领域进行产业合作既能满足国内企业需要,带动中国技术、标准、设备走出来,又能帮助巴完善工业体系,提升其技术和工业化水平,实现双赢。

挖掘巴潜在需求。随着巴经济发展、居民购买力提升和消费升级,一些消费产业也展现出良好合作前景。例如,目前巴汽车年销量虽只有25.4万辆,但潜力巨大,巴政府正在修订汽车产业政策,如果汽车新政能及时出台并放宽投资方式,未来几年或迎来快速增长期;智能手机销量因3G/4G网络的普及,近年来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另外,巴电子商务和IT市场随着手机和网络覆盖率的提高也展现出较大发展潜力。中国企业在上述领域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可借助产业合作的契机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三)投资合作

扩大对巴方的直接投资,全面参与巴方的经济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制造业。而在纺织、家电、食品、轻工、冶炼、化工、医药、核电站、电子等行业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成熟适用技术,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巨额外资和适用技术的支持,在援助、贸易和投资中,他们更看好我国的投资。扩大对巴方的直接投资符合中巴发展“伙伴关系”的定位和双方长远的政治利益,大幅增加巴方国内就业量,也可以平衡双边贸易,加速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利用巴产业园区政策,形成中资企业集聚效应。为吸引和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巴政府计划在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设立27个产业园区。不同的产业园区将根据自身优势聚焦不同产业,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来促进中巴在各领域的产能和投资合作。目前各省已向联邦政府提交了走廊沿线产业园区的意向选址计划,联邦政府也拟订了中巴经济走廊经济特区(SEZs)建设标准,满足该标准的产业园区将有望被建设为经济特区。我企业可积极利用巴方产业园区规划,争取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同时形成产业集聚,发挥协同效应。

(四)加强技术合作

引导和鼓励两国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和科技型企业在通讯、水利、电力、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有色冶金、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石化、生物技术、和平利用核能等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双方要努力促进技术转让和信息交流,充分发挥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五)增进两国更多领域交流合作

积极推动两国农、林、渔业的互利合作。充分利用两国自然资源丰富、互补性强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两国有关企业和部门在农业技术、农林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加强双方在财政和金融领域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利用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促进人员和商品交流。增加在对方主要商业城市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或商品展览会,两国有影响的商会(中方贸促会和巴方全巴工商联等)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要尽快落实有关具体实施办法,增加游客人数,拓展旅游市场,加强旅游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