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学院专家七年选育出花青素鲜食玉米 已在临潼开始试种

07.222021 来源:西部网

9a60f441bfe98730d6d792ec832857dd.jpeg

陕西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玉米试验田。

西部网讯(记者 石永波)炎炎夏日,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任留村的陕西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玉米试验田里,研究员窦秉德正在查看新选育的花青素玉米生长情况。

在这片40亩的试验田里,一半春播 一半夏播,培育着水果玉米、甜糯玉米等近百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田里的玉米高矮不一,有的刚发嫩芽,有的已经开花结果。

7月21日,记者在试验田见到了陕西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中心主任,生物农业学科带头人窦秉德。

从2017年试验田落地至今,4年多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骄阳,他都一直坚持在生产一线开展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把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

0e4a8c87869aca4406dac33841d109cf.jpeg

窦秉德正在查看花青素玉米的生长情况。

带着家乡情怀回陕西 专注鲜食玉米育种

窦秉德是陕西旬邑人,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此后又分别获得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硕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前后,他先后到新疆、江苏、浙江等地的高校从事遗传育种研发工作。2013年,窦秉德回到陕西,入职陕西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专门从事鲜食玉米育种工作。

“我是陕西人,有着家乡情怀,当时刚好研究所有育种学科建设的需求,我就回来了。”窦秉德告诉记者,他此前一直在高校里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回到陕西后,就一直扑在试验田里开展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4f1f84a567670aee8b26c9de74726910.jpeg

2013年,窦秉德加入陕西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

窦秉德说,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处在农业生产的前端,科技含量最高,在农业生产当中被誉为“芯片”,育种一定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农民的需要,这才是我们的搞科研的目标和方向。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核心,玉米主粮化,就得往鲜食方向发展。窦秉德说,目前全国玉米种植面积5亿多亩,鲜食玉米只有不到两千万亩,希望能够通过我们不断的研发,改良品种,创新功能,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窦秉德共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高技术产业化和市农业支撑计划2项。

此外,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窦秉德团队已审定陕K512、陕K818等鲜食玉米品种5个,首创酿酒甜玉米并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选育的水果玉米获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最佳风味、最佳外观和最高产量综合奖。

283172e08a6c3d37ef2592ec3880c896.jpeg

试验田的玉米都要套袋。

花青素玉米已经在临潼开始试种 发展前景广阔

记者看到,在试验田里,不少刚长出来的玉米棒都套着袋子。都知道苹果套袋,玉米套袋还是第一次见。

窦秉德介绍,试验田里的玉米都是处于品种选育阶段,要保证品种的独特性,就必须对新品种进行隔离和保护,所以玉米长出来后要进行套袋授粉,同时还可以有效防虫,提升玉米品质。

当下,现代农业正在由“数量温饱型”转向“质量营养型”,发展营养功能型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在不断地研发和育种过程中,窦秉德团队找到了一条鲜食玉米发展的新路径——花青素玉米。

59f4f2447292699f90f6b66c27677ce1.JPG

花青素玉米。

“我们目前育出的黑玉米花青素含量是黑豆、黑米等的6到8倍,开发潜力十足。”窦秉德介绍,花青素是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具有美容养颜、改善视力、保护心血管、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

他们通过收集花青素含量高的黑玉米种质,进行定向改良,杂交组配,已经选育出的黑糯系列陕科8143、陕科8145正在接受审定,黒糯(机收)、黑甜糯、黑色水果玉米等新品种也在培育当中。

窦秉德说,超高的花青素含量与优良的口感,使其具备了功能食品的条件,有效提升了玉米的食品价值和深加工价值。

经过测算,花青素玉米的种植效益比普通玉米提升2-3倍,加工效益提升初级产品价值5-10倍。此外,花青素玉米的秸秆含有丰富的木质素,蛋白含量高,还可以作为饲草开发。

afa66b43c8fd4697450f0424328c142e.jpeg

即将成熟的花青素玉米。

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新品种,研究所还在探索“科企”合作新模式,依托中科院银川科技创新与育成中心,与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目前先期试验示范了100多亩。

“鲜食玉米目前只占玉米种植的不到4%,如果能够发展到10%,达到5000万亩,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的附加效益可以突破1000亿元。”窦秉德说,研究所还有从事土壤营养、绿色栽培、深加工等领域的专家在进行相关的产业配套研发支持,通过学科融合,形成系统的成果,打造鲜食玉米生态循环产业链,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end

上一篇:试验亩产超500斤 三亚大豆南繁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一篇:印度可持续农业数字平台nurture.farm服务农田超过250万英亩

网站地图
基地概况
上合资讯
上合新闻
重大活动
农业合作
合作信息
政策资讯
农业培训
培训预告
直播课程
点播课程
交流示范
科技交流
示范推广
上合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