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为先,杨凌的“农业科技版图”火了

07.232021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我种植玉米已经10多年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的指导下,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2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630亩,亩均种植密度从开始的亩均4000株增加到了5500株,产量从700公斤提高到了1000多公斤,每年纯收入达40万元。想不到,杨凌的科技力量竟然是如此的强大。”种了大半辈子地的陕西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农民高海宽说起这些年发展变化,心生无限感慨。

科技创新打好种业关键仗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玉米育种难在选系、重在测配、关键在种质。抓住了玉米种质资源,就是抓住了玉米育种纲领。

薛吉全说:“我们在学校内部建立了一支育种、栽培、植保和农机紧密联合科研推广团队,并与8个地市农科院(所)和10个优势企业,建立了陕A群、陕B群种质多点联合改良体系,与省市县农技、种子、农机,新型经营主体,以及企业(种子、农资和农机)等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科技成果应用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构建起了基本覆盖玉米产业创新合作链条,形成了玉米产业链协作网络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与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农民高海宽在田间交流玉米种植技术。

良种、良法、良机是实现玉米增产增效重要措施。自2010年开始,薛吉全带领科研团队以早熟耐密宜机收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为重点,开展早熟、耐密、抗倒、脱水快、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育成了陕单8806、陕单609、陕单619、陕单620、陕单636和陕单650等玉米新品种19个。其中,陕单609连续3年在同一地块实现亩产超过并稳定在1400公斤以上的高产纪录,成为了陕西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陕单636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审定的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玉米品种……

时下,祁连山脚下的甘肃省民乐县,油菜花开正艳,该地的陕西省油菜联合实验体春油菜区实验区,种植了13个高矮不等的油菜品种。尽管只有1.2亩地,却曾经选育了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超过50%的国家登记品种秦杂油4号,创下了“一碗菜籽半碗油”的新纪录。“我们的研究成果对甘肃民乐周边油菜主产区及我国广大春油菜种植区优质、高产、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具有极大地适用性。” 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良繁栽培研究室主任任军荣说。

示范推广鼓起农民钱袋袋

今年,民乐县新天镇周陆村59岁的付伊之种植了 “秦杂油11”春油菜新品种,和普通油菜品种比起来,表现出来的抗倒伏、出油率高、产量高、适合机收的性状,面对这一季的收成,他信心满满。

甘肃省民乐县新天镇周陆村农民付伊之在自家的地里看油菜长势。

付伊之种植的“秦杂油11”春油菜品种,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余种工作人员韦世豪历时10余年选育的新品种 该品种与当地推广的对照品种相比,能增产5%左右,含油量能增高2%-3% 。

“看到油菜长势这么好,我特别高兴。去年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种植管理技术的指导下,我试种了120亩,结果产量与以往种植品种相比就翻了一倍,今年把面积扩大到了800亩,预计收入能达到200多万。” 付伊之乐呵呵地说。

位于陕西省最北部的榆林市,在古代被称为"塞上明珠",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37%,年平均总产量150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5%。玉米产量占据了榆林粮食生产的“半壁江山”。

2014年11月5日,杨凌在榆林建立了玉米试验示范站,以提高玉米生产潜力为目标,增强玉米“三度”(密度、整齐度和成熟度)为重点,进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集成,与陕西省及有关农技部门合作,连续多年在榆林、渭南、咸阳和宝鸡等地创建了多项全国玉米高产纪录,推进了西北旱地玉米成为全国最适宜种植玉米四大区域之一。榆林玉米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190万亩,扩大到如今的400万亩,单产水平提高100至200公斤。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榆林的玉米品种只有三个,亩均种植密度3000株,现在绝大部分种植户都到了4000株,一株玉米按4两算,增加1000株就能增加400斤产量,如果再增加2000、3000呢,就相当于一亩地能当两亩地来种。” 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忠雄算了这样一笔账。

甘肃庆城县玄马镇樊家庙村村支书樊宾强种植的新品种苹果,一个5元,一箱24个卖120元,还供不应求,苹果面积也从2018年的五亩发展到了如今的80亩均收入两万元。

甘肃省庆城县玄马镇樊家庙村支书樊宾强在果园管理果树。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政阳团队9年来的带领下,我们的苹果面积从原来的2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3万亩,几乎增加了接近一倍;产量从原来的九万多吨增加到现在的20万吨,增加了一倍;产值从原来的不到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9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庆城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徐巨涛如是说。

乡村振兴勾画“科技版图”新画卷

“目前,我们的油菜品种已经在民乐县示范推广了1200亩,并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分布了新的基地。到明年,品种推广将能达到16万亩,预计带来的经济效益能达到900万元。”甘肃汇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生说。

截至2020年,杨凌已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全年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示范推广效益231亿元。与此同时,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116个地市、274个县区的16299名学员获得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培育了一批扎根当地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翻开杨凌示范区推广基地分布图,不难发现,从三秦大地到西部边陲,从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处处彰显着杨凌的农业科技含量和“杨凌力量”成果。我国单个品种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这里。

据悉,自1997年7月29日成立示范区以来,杨凌累计建设9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60余项,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768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年均引进博士以上人才超过100名,近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形成了农林水领域五大学科群,农学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水资源工程学科位居世界前列,为农业科技创新储备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2021年 1月中旬,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揭牌,着力建立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等为代表的集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品种选育、试验生产为一体的产业化应用创新体系。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而支撑产业兴旺的是农业科技,特别是品种创新。立足新的发展起点,杨凌示范区将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发展的战略支撑,以“三区三高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建设为目标,努力把更多先进农业技术和改革创新红利辐射到更大范围,让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版图越来越大。杨凌农业高尊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陕西省政协党委黄思光表示。

end

上一篇:开创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下一篇:你托我管 丰收增产 ——晒晒各地生产托管成绩单

网站地图
基地概况
上合资讯
上合新闻
重大活动
农业合作
合作信息
政策资讯
农业培训
培训预告
直播课程
点播课程
交流示范
科技交流
示范推广
上合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