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外示范园工作成效显著

01.152022 来源:中国日报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内外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狠抓落实,示范园专家逆势而上,克服疫情困难,扎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校长吴普特表示,不断探索创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海外模式,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贾合义表示,实施优良品种小麦海外订单绿色生产,通过中欧班列运回国内,供应国内市场。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出发,结合集团优势产业,建设国际粮仓和粮食全球产业链,做西安粮油供应的压舱石。

罗军要求,要围绕粮食安全、产业需求、海外示范园建设、传统食品标准化、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细化创建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突出自身特色,创新方式方法,多举措推进示范园工作做深做实。

西农国际处组织专家团队积极采取国内国外工作相结合、校内单位与国外合作单位相结合的应对措施,哈萨克斯坦科克舍套农业科技、乌兹别克斯坦节水灌溉、白俄罗斯农业科技、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中巴生物健康农业海外科技、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彼得罗巴甫尔、阿拉木图、努尔苏丹)等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围绕既定目标,开展研究与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采取国内育种研究与国外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国外播种5205亩,其中小麦新品系(种)2700亩,新引进油菜新品种280.5亩,其他本地品种2054.5亩。小麦产量达到0.7吨/公顷,明显好于当地品种。

首席专家张正茂组织中国专家、外国专家在示范园筛选出优良品种,组装配套相应栽培技术,做出样板,通过科技培训传授给农场主和农民,爱菊集团通过订单方式组织农场主和农民进行大面积绿色种植生产,按照订单收购,真正让小麦“买得到、运得回”,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合作的“海外”模式。

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示范园专家团队选择与新疆开展小麦多点试验。彼得罗巴甫尔团队根据哈萨克斯坦农业种植业以有机生产为主的特点,开展完成了耐低氮玉米品种根际微生物和根系内生真菌的测序工作。阿拉木图团队开展双二倍体玉米种质资源的创制研究,以培育生物产量更高的青贮玉米品种。白俄罗斯农业科技示范园团队发布了《“一带一路”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白俄罗斯篇)》,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团队发表论文13篇,出版著作2部。

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示范园外方合作单位联合发表学术论文7篇、共同制定作物生产技术标准7项、作物生产技术规程11项。与乌兹别克斯坦与DEMETER-INVESTMENT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锡尔河州BOYOVUT区启动了“6100亩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综合配套示范项目”。中巴两国专家联合申报并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交流和“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的丝绸之路生物健康农业产业联盟平台高端智库构建”2项和5个外国青年人才计划项目。

2021年9月,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种子与新作物司司长阿依达巴利耶夫塔兰别克到苹果示范园调研,对示范园的先进技术取得良好效果表示肯定。朱德兰教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2021年气候智能机械化促进中亚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会议”上作报告,介绍团队研发节水装备的先进性及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应用。


end

上一篇:无

下一篇:陕西杨陵区:聚焦“三品一标”,打造精品农业先行区

网站地图
基地概况
上合资讯
上合新闻
重大活动
农业合作
合作信息
政策资讯
农业培训
培训预告
直播课程
点播课程
交流示范
科技交流
示范推广
上合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