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农大教授的“上合情缘”

06.142022 来源:农业科技报作者:鹿赛 刘中权

张立新(右)给巴基斯坦留学生金乐天讲解农业知识。

因疫情阻隔,张立新上一次访问巴基斯坦还是2019年。
  14年前,这位致力于植物营养生理研究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与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拉合尔大学校长穆罕穆德·阿什拉夫教授结缘,并用坚若磐石的兄弟情谊推进两国农业科学研究开花结果。
  谈起这段缘分,张立新打开电脑中的照片,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是2019年我们在巴基斯坦小麦示范园拍的,当时将杨凌的小麦品种与当地的fd-08小麦资源进行杂交,得到很好的改良。现在这个新品种已经培育出来,能降低13%的成本,增加农民25~27%的收益。”
  张立新提到的示范园是中巴生物健康海外科技示范园,是中巴农业合作的重要成果。示范园2020年1月建设,试种玉米、小麦、辣椒、胡萝卜等作物良种。特别是利用杨凌种业资源优势,推广杨凌良种与当地品种结合,目前已选育出三个适合巴基斯坦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此外,张立新还将生物健康农业概念实施其中,引入纳米肥料和蚯蚓粪生物有机肥,推广免耕技术……这些技术的落地提升了当地农作物的品质。
  除科研交流外,示范园作为中巴农业合作平台,也为两国培育科技人才。目前示范园研究团队由两国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30多人组成,共同进行科研、互访并发表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招收巴基斯坦的博士生,同时我们中国的学生也去巴基斯坦完成实践研究,因此人才的培养是双向、共赢的。”张立新说。
  听说张立新常年致力于中巴农业合作,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金乐天主动和老师相识。他说巴基斯坦小麦产量每亩不到600斤,当他了解到西农大有很多好的小麦品种,产量能达到800到1000斤,他希望今年9月博士毕业后可以加入张立新的团队,利用中国所学,为家乡造福。
  “我想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很多好品种带到家乡,帮助农民朋友增加收入,丰富我们的餐桌,这是我最大的目标。”金乐天说。
  如今双方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合作,都离不开2008年张立新的一次偶然投稿。“那时我的一篇论文投稿于巴基斯坦植物学杂志,很久没有回复,我就写信给阿什拉夫院士,与他相识。”张立新说。
  两人在交流中惊喜发现,他们在植物逆境研究方面有共同兴趣。2017年,对方邀请张立新参加生物健康农业国际研讨会,会上张立新提出“生物健康农业”概念,并将其纳入示范园建设理念中。从那以后,就两国农业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双方以生物健康农业为起点,开始了探索之路。
  特别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后,张立新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近两年,张立新和穆罕穆德·阿什拉夫院士通过线上方式如期召开会议,保持通话,利用对企业的技术指导推进合作。
  “友谊的传承需要很深的情感支撑。”张立新说,巴基斯坦人民的热情好客令他感动。“知道我是西北人,爱吃面食,每次去都专门为我准备各种面食。”而当巴方教授因论文下载问题向张立新求助,他也会连夜自费帮对方完成。“这就是一种兄弟情,手足情。”
  翻完一张张照片,张立新感慨自己有些想念那片毗邻中国的兄弟沃土。而展望未来,他也充满信心。“今年我们有新的计划,比如我们为企业提供技术,他们又带着技术去服务巴基斯坦。我们还计划在陕西省内建设中巴生物健康农业示范园,吸纳两国更多的年轻科学家投入到中巴农业合作建设大潮中,为两国农业发展贡献杨凌智慧,造福于两国人民。”


end

上一篇:无

下一篇:让“金种子”在“一带一路”开花结果

网站地图
基地概况
上合资讯
上合新闻
重大活动
农业合作
合作信息
政策资讯
农业培训
培训预告
直播课程
点播课程
交流示范
科技交流
示范推广
上合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