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先导产业。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建议,支持杨凌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
发展现代种业 杨凌具备五个优势
霍学喜委员在提案中介绍,种业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先导产业。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抓住种子这个“要害”,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表明发展现代种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杨凌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服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进步重任,在种业科技研发中必须实现更大突破、做出更大贡献。
霍学喜委员分析认为,杨凌的优势有五个:
区位优势明显。杨凌农业育种历史悠久,其中农作物育种技术及品种创新能力优势明显,依托杨凌示范区发展旱区农作物种业,可有效促进种业科技在广大旱区转化推广。按照国家部署,依托杨凌农业自贸区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可促进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在种质资源、种业科技、品种贸易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育种技术领先。建国以来,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经历了六次更新换代,其中四次由杨凌主导。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诞生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累计审定762个动植物新品种,其中2020年1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审;西农979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42亿亩。2019年通过国审的“瑞阳”“瑞雪”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黄土高原优势区重要推广品种。
科研资源雄厚。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近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建成6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25个平台与生物育种相关。
产业优势集聚。杨凌示范区投资20亿元建成种子产业园,先正达、大华、良科等87家种业企业落户产业园,其中14家为省级育繁推种业企业。年均种子交易总额超过8亿元,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亿亩,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良种集散地。
交流合作活跃。近年来,示范区成功举办了世界苹果大会、国际奶山羊大会、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及全国小麦、玉米品种观摩会等系列国际国内种业展会;连续举办四届国际种业创新论坛和国际种业专题展,成为国内外种业科技信息交流与品种交易的重要平台。
建议支持杨凌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
那么该如何发挥杨凌的优势?霍学喜委员建议:
支持杨凌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国家应明确杨凌旱区种业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将支持杨凌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纳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种业科技发展规划;支持杨凌建设旱区种业研发中心、种业展示交易中心、种业企业总部经济中心;支持杨凌依托种子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支持杨凌示范区举办年度全国种业大会。
支持杨凌开展种业“放管服”改革试点。一是依托杨凌农业自贸区开展先行先试,将杨凌示范区打造成中国种业“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试验区。二是依托杨凌农业自贸区,支持开展农作物种子进口审批,农作物种子出口审批,外商投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审批,外商投资企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以及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等行政审批事项试验和改革。三是建议赋予杨凌示范区国家品种(审定)试验绿色通道主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