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政首,农为邦本。
自2013年起,中共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中对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对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部署。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下和今后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的重点。
仓廩实,天下安,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时刻绷紧。为保障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保障粮食生产,畅通粮食储销,倡导敬天惜粮。即日起,农业科技报社特策划开展“粮安天下•我的粮食 我的梦——农科记者行走乡间看丰收”大型采访活动,并在全媒体平台开设栏目,走进田间地头、基层一线,采访粮食种植、种子繁育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三农”工作者,报道关于他们的“粮安”故事。
本期刊发第二篇《3年30万亩良田!打造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开耘模式”》。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粮食安全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牵挂的大事。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基础上,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意义格外重大。
一直以来,相关农资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内都在积极转型,但像陕西开耘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开耘肥业)这样的企业却并不多见。
△车间展出的部分产品。
除了做好农资供应保障,面对中国农业变革的现实问题和历史机遇,开耘肥业提出了崭新发展理念——探索实施土地流转社会化托管服务。即:在不改变农户承包经营自主权和种田收益的前提下,以“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为突破口,实现粮食规模化种植,达到流转土地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开耘肥业对市场调研发现,传统的种粮模式中,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已是常态,对此,开耘肥业将目光锁定在土地流转+托管服务上。
△记者在车间采访了解产品加工情况。
在陕西泾阳县,当地农户小麦亩产量约为800斤左右,通过集中统一管理,经过改良土壤、施用植物肥料、防治病虫害后,现亩产可达1200斤,秋玉米亩产可达1400斤左右,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产量可提升15%到20%。
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凸显,公司通过流转农民用地,集中实现高标准统一种植。另外,农户也可以参与土地合作,村集体统一组织进行参股,公司从种到到收,提供全程服务,按投入比例分红。这种模式在盘活土地的同时,确保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开耘肥业总经理张鹏说,与以往大部分农服企业的简单服务不同,我们公司致力于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让种植者“花少钱、种好粮”。从2017年起,这种模式在陕西礼泉、泾阳已相继实施,针对小麦、玉米进行“提质、增效、轻简化、可持续”的种植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助推农业产业升级。
△张鹏(左)就公司转型发展接受采访。
“公司的目标是3年流转+托管土地30万亩,主要表现在土壤改良、植物营养以及全产业链服务方面。”张鹏说,作为粮食的‘粮食’,农资产品的供应不仅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
一粒种子到一颗粮食,从破土而出到向阳而生,从拔节生长到枝繁叶茂,再到硕果累累,都离不开农资人和农资产品的呵护与惠泽。
张鹏告诉我们,经过规范化、模式化的经营管理后,许多粮区实现了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土地的使用率以及粮食作物抗灾能力明显提高。
多年来,一直以品质取胜的开耘肥业,通过对土壤与作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全产业链的农化服务,真正打通了“测—配—产—供—施”的各个环节,指导广大种植户科学施肥、科学管理,实现投入少、收益高的目的,努力做好品质中国的引导者和践行者,让“中国粮仓”粮满仓,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
为保百姓饭碗提供有力支撑,做天下粮仓坚定的“守护人”。田埂间,泥土上,开耘肥业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不忘初心,践行着企业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