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部于5月25日发布通告,表示今年粮食收成将创下新纪录。通告称,由于过去一年里季风降雨量充足,日照时间合适,2020至2021年度印度粮食产量将增长2.66%,达到3.0543亿吨的水准,较此前预估的2.975亿吨多出约800万吨,居印度历年之最。其中大米产量约为1.12亿吨,较上年减少600万吨;小麦产量约为1.087亿吨,较上年增加约90万吨;粗粮、豆类和油籽等也均有数百万吨上下的增长。不过,印度农业部在通告中提到,此次公布的数据为估测值,根据为印度各邦提供的实时数据,并不等于最终结果。
印度全国上下目前都在遭受新冠病毒以及相关的衍生灾害的肆虐。根据印度官方的数据,5月26日当天印度新增新冠确诊病例208886例,新增新冠死亡病例4172例,累计确诊病例数已经突破2700万大关,距离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仅有680万的差距。而此前包括印度媒体和世卫组织在内,有多方组织机构曾表示,印度目前的疫情数据存在严重偏差,实际情况要更加严重,莫迪政府一直在欺骗民众。
印度官方制造假数据一事历年均有讨论,但往往无疾而终。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曾在自己的书中表示,其于美国授课五年,从未有人质疑过印度的经济数据。黄亚生以此为基础,论证印度在信息透明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进而证明印度模式的优越性。但是印度财政部前首席经济顾问苏布拉玛尼安还曾发表一篇论文,质疑印度官方在统计GDP时造假。
苏布拉玛尼安声称,在2011到2017年间,印度GDP增长率被高估了2.5个百分点。特别是在莫迪上台后,印度国家统计局多次调整与经济产出相关的数据,导致外界对于印度官方数据的信任度出现了明显下降。再向前追溯,2019年、2015年和2010年均有西方国家的媒体提出对印度统计数据的质疑,但均无更多的后续报道。
即使不考虑数据造假问题,印度目前在粮食问题上也处在一个颇为尴尬的局面之中。5月21日财联社报道称,由于疫情失控的原因,印度粮食出现了运输困难的情况,整个行业供应陷入中断,全国粮价出现上涨。这一情况同时波及了粮食出口行业,有预测称印度出口粮食价格也将因为疫情上涨。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人均粮食占有量仅有200公斤左右,不足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的一半,但由于外汇紧缺,因此每年都需向外出口粮食以换取外汇。
人民大学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宁南山曾分析称,西方精英群体对于印度统计数据鲜有质疑,说明其必定处于一个对印度信息高度正面报道的社会环境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的现况有利于西方资本收割印度发展成果,以及对其他国家进行类似宣传,从而扩大收割范围。说到底,莫迪政府敢于欺骗人民,背后是西方政客们的放肆和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