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

谢恩魁出生于凤翔县横水镇唐誌庄村,从小务农爱农。后来长期从事农业教学、科研、推广管理工作37年,退休前任杨凌示范区科教工作者协会会长,教授。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学农、务农、喜爱农业。在读初、高中期间就重视学习农业技术常识,学会了小麦、玉米的精耕细作,油菜、高粱的田间管理,牛、马、猪、羊、兔的饲养方法,以及豆腐、粉条、凉粉、粮食酒等农产品加工技术。那时,他便立志为农,愿在农业方面有所作为。

1980年12月毕业后,谢恩魁被分配到西北林学院(原西北林学院校区)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实验教学工作。师从著名的昆虫学家周尧先生、杨忠岐先生,进行美国白蛾寄生蜂的防治研究与推广。坚持22年不间断,利用假期、业余时间野外采集标本,饲养、管理,从分类划分成新属新种,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并进行大量的人工繁殖,野外释放示范、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创了对世界检疫害虫美国白蛾采用天敌寄生蜂、实现生物防治的先河。1994年荣膺国际林联金奖,2006年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谢恩魁于2015年9月退二线后,被推举担任示范区老科协负责人,他深感责任重大,上任伊始,他便带领老科协专家深入一线调研老科协5个基地,在他的带领下,优质果树蔬菜推广面积达到2200多亩,新品种50多个,产值1500多万元,净收入500多万元;培训农民2000多人,带动农户30多万户,有的农户年收入20000多元。由老科协推广有节水磁水器、土壤扩蓄增容节水肥、有机胶源骨蛋白肥、生物碳杀虫杀菌肥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16年10月为了解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情况,谢恩魁又与全国猕猴桃联盟的专家和管理领导深入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省区调研,撰写了《中国猕猴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提出杨凌猕猴桃的发展要走高端市场,以质量体质增效等4点建议,得到政府的采纳。

201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20周年,要对分布在全国的数百基地巡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谢恩魁担任巡查组长,并遴选18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家、教授,组成5个巡查小组,从4月初到11月底,通过实地观察、专家汇报、访问农户等方式,北到内蒙,南到海南,东到江苏,西到新疆,一路奔波跑完13 个省 250 个基地,并撰写发表专题材料75篇。

通过杨凌示范区全国基地巡查,谢恩魁和团队认为杨凌示范区为深入探索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辐射带动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尽快脱贫致富,开辟了新模式和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