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新闻部门宣布,俄罗斯科学家推出了一种新的技术,用于制取目前从中国进口、在俄罗斯境内不生产的农药。
报道称,“按照专家的估计,俄罗斯每年进口的中国产咪鲜胺(杀菌剂)和苯达松(除草剂)为50-200吨。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科学家们研发的新技术,至少可以降低此类农药20%的进口量,而未来可能完全不再需要外国供应商的服务。”由此该新闻部门得出结论,到2026年俄罗斯可以不需要进口中国的农药。
该新闻部门的资料显示,虽然疫情大流行,去年俄罗斯植物保护产品市场以价值计增长了9%,在此情况下,农药方面增长了15%,达到将近19.5亿美元。然而,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农药,有60%流入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地区。
俄罗斯科学家提出的农药活性物质生产技术由三个阶段组成:实验室研究;合成方法规模化及试生产鉴定;在一个俄罗斯最大的公司中进行设计和开始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