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抗旱基因!小麦品种培育有了新资源

11.2620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康振生团队克隆了小麦抗旱基因TaNAC071-A,并揭示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康振生团队利用不同来源的小麦自然变异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策略,克隆了一个小麦抗旱基因TaNAC071-A。研究发现,TaNAC071-A基因沉默后小麦抗旱性明显降低,而TaNAC071-A过表达则能够显著增强小麦抗旱性,改善转基因株系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表明了TaNAC071-A在调控小麦抗旱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挖掘并鉴定TaNAC071-A基因的功能性遗传变异位点,该研究对大量小麦材料TaNAC071-A序列进行了精细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在抗旱性强的小麦材料中,TaNAC071-A启动子区含有一个长度为108-bp的DNA片段插入(InDel-693),该片段含有两个MYB顺式作用元件。后续结合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发现MYB转录因子TaMYBL1可结合并调控TaNAC071-A基因表达,从而导致TaNAC071-A表达量变化及小麦抗旱性差异。此外,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将抗旱材料的TaNAC071-A基因型(In-693)导入干旱敏感的材料中,有效提高了小麦苗期的抗旱性。

该研究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小麦抗旱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选择靶点。


end

上一篇:西农大克服疫情影响 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下一篇:第二届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国际研讨会在陕西杨凌举行

网站地图
基地概况
上合资讯
上合新闻
重大活动
农业合作
合作信息
政策资讯
农业培训
培训预告
直播课程
点播课程
交流示范
科技交流
示范推广
上合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