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景晓玉
上合组织政治研究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纵观20年历程,上合组织研究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扩员以来,全球治理和命运共同体成为上合组织政治研究的前沿,具有很大研究价值和拓展空间。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梳理了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议题及前沿,对上合组织政治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前瞻,以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上合组织政治研究发展脉络和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Xiaoyu Jing
Abstract: Twenty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first political study on the SCO published. Throughout the twenty years, the SCO studies have grown out of nothing into an area with fruitful research results. Since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notion of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have become the forefront and the valuable and prospective areas of SCO- related political studies. Using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pics, and frontier areas of political studies of the SCO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and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political studies of the SCO in order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O-related political studies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follow-up studies.
Keywords: the SCO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global governance, bibliometrics
Author: Xiaoyu Jing,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上合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自此“上海五国”启动年度会晤机制,并由单纯边界管控机制扩大为以安全为先行的国际组织,“上海五国”相关研究成果见诸文字。2001年“上海五国”升格为上合组织以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本组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方兴未艾,政治合作更加体现出上合组织合作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与此同时,世界政治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对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合组织政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亟待加强,需要有关专家对组织今后发展路径建言献策,学术机构充分发挥智囊作用。由于具备前期“上海五国”研究基础,几乎在上合组织创立的同时,对本组织的研究业已启动。上合组织研究机构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规模,成果颇丰,为总结上合组织框架下合作宝贵经验,探究上合组织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作出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必要性彰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从图表出发,重点考察历年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及趋势、发表机构分布、各年份研究重点和研究前沿等,对上合组织政治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回顾与前瞻。
一 中国上合组织政治研究总览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合组织政治研究的既有成果,选择中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用主题词检索“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学术论文。检索时间设为2001—2020年(鉴于2001年上合组织正式成立)。选择文献分类目录为“社会科学1辑(包括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政治学等子类)”。检索到中文文献共1266条,手动删除新闻稿、会议通知等无关文献,共得到有效中文文献1255条作为研究数据集。
图1代表了2001—2020年上合组织政治研究相关的论文年度产出分布,该折线图反映了历年上合组织政治研究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及其趋势。整体看,研究产出分布的波动与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共经历了两次研究高峰。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产出分布,可以将研究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5年)是上合组织政治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也基本上是上合组织的建立起步阶段。2001年,上合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自此上合组织正式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中国上合组织研究由此诞生。学者们对上合组织发展寄予厚望,同年即出现有关学术论文31篇,主要以资料性见长,研究了上合组织初创的积极意义、“上海五国”到上合组织发展的进程等问题,认为组织将成为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多极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这些初始资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调,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其中,王金存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和夏义善的《“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与合作的典范》属于研究初期比较有影响力的成果。
第二阶段(2006—2017年)是上合组织政治研究的全方位发展阶段。2006年6月15日,上合峰会回到上海,恰逢上合组织成立五周年,学界迎来了第一个作品高峰,有关文献数量近120篇,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问世。学术界主要研究了上合组织成立五年来的非传统安全合作进程,指出未来发展方向是促进组织功能多样化,探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同时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与上合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具备一定的研究深度。2006年峰会后,上合组织研究产出下降至年均产出50到80篇之间的稳定水平。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是上合组织政治研究向纵深发展阶段。2018年,上合峰会在青岛召开,这是印巴加入上合组织后的首次峰会。步入新时代的上合组织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文献发表数量在2018年激增,同比增长超过20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过后,年度文献数量再次回到了百篇以内的水平。
图2是2001—2020年上合组织主要研究机构研究产出分布图,该图反映了各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显示出主要高产机构。国内研究过上合组织的机构约80家。200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五国”研究中心,是中国最早研究上海五国—上合组织进程的机构。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成立,以上专门研究机构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上合组织研究专家,为上合组织研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复旦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属于上合组织研究的高产机构,被引频次位于前列,具备上合组织专门研究的人才优势,研究人员多长期从事区域和国别研究,有的已经在俄罗斯和中亚研究方面有所造诣。随着扩员成为现实,南亚问题专家也逐渐加入上合组织研究行列。此外,各研究机构学者之间合作很少,多以独立研究为主。
二 中国上合组织政治研究主要议题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内容和主题的缩影,是论文作者强调的重点所在。为进一步分析上合组织研究的主要议题和内容,通过整理所搜集论文关键词,用CiteSpace算法对上合组织政治研究关键词进行了总体的聚类,得到九大聚类。每个聚类是多个紧密相关的词组成的,如图3所示。标签顺序数字越小,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根据聚类结果,出现频次最高的几大标签#0上合组织、#1地缘政治、#2中俄关系、#3反恐怖活动、#4区域经济合作等是2001—2020年有关研究主要议题和内容。聚类非常集中,重合度较高且链接比较紧密,证明上合组织研究内容紧贴组织发展的重大议题,研究领域比较集中,主题上没有出现大的偏移。
在关键词整体聚类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对每个聚类进一步进行梳理,绘制出研究时区图,呈现出图3中每个议题下的文献关键词的发展演进情况,更加细致地描绘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各主题下各年份的研究重点,如图4所示。政治问题本身是一个涵盖多领域、跨越多学科的复杂问题,经济、安全、理念等已经成为上合组织政治研究中不可分割的研究因素。总体看有几大特点。第一,地缘政治的话题从未间断,议题热度经久不衰,是当前研究的最活跃议题。第二,中俄关系和反恐怖活动也是重要研究议题,这两个议题研究成果最早显现,但经过较长时间段的密集研究后,近两年来已不再频繁出现。第三,全球视阈下,上合组织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际组织,对上合组织自身的发展理念、机制建设、合作边界的深入探索是上合组织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地缘政治
上合组织是地区性组织。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导致的地缘政治变迁催生了“上海五国”,共同的地缘安全利益推动上合组织成立。上合组织是地缘政治变动的鲜明例证,它的创立标志着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的新纪元。考虑到巨大的地区内部差异和复杂的周边环境等地缘政治特征b 的影响,上合组织积极践行新安全观,寻求共同安全的地缘政治战略。西方地缘政治学认为,对特定地理位置的控制会对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上合组织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以避免掉入“大国利益争夺游戏”陷阱。
可以说,研究上合组织发展就要了解欧亚地缘政治的特征及其变迁。地缘政治理论的角度为中国上合组织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分析和预测上合地区的战略态势,理解有关国家的行为是上合组织研究的重大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合组织的发展面临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地缘政治视角的研究将保持长期热度,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二)中俄关系
俄罗斯作为当今世界一极以及中国最大邻国,在后苏联空间有传统的影响。上合组织是中俄战略合作的产物,是中俄友好关系在后苏联空间的合理延伸。中俄是上合组织的主要发起者中俄关系又是运筹上合组织发展的“牛鼻子”,起到关键作用,是上合组织框架内最关键的一对双边关系。 因此,上合组织研究从来绕不开中俄关系。学术界普遍认为,由于战略目标和参与意愿的差异,中俄在上合组织中的共同利益和冲突利益并存,在地区内部存在一定竞争,但俄罗斯重视上合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安全、参与地区经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中俄共同利益大于冲突利益,坚持互利合作是主流,进一步加强战略互信是重点。中俄合作在联合反恐、组织扩员、吸纳观察员国、处理紧急情况等重大议题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聚类中,自2012年以来,哈萨克斯坦作为关键词也多次出现,说明学术界意识到,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中俄合作对其有重大影响。
(三)反恐怖活动
三 中国上合组织政治研究的前沿
术语突现图(图5)能够清晰显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政治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通过分析,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持续至今的突现术语有:“扩员”(2011)、“印度”(2015)、“一带一路”(2015)、“上海精神”(2016)、“命运共同体”(2016)、“全球治理”(2018)。结论有三:其一,扩员问题研究持续时间最长,保持了长时间的研究热度,说明扩员的影响仍然受到学术界的长期追踪,而印度稍晚成为引用突现术语,说明中国学者最为关心的是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其二,“一带一路”突现强度最高,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同上合组织关系问题研究最具热度;其三,近五年新出现的术语突现分别是:“上海精神”“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说明这三个概念是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方向,尤其是“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这两个较新的概念,是新时期上合组织政治研究新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