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农业现状以及新疆与哈国相似的农业基础和良好的通商条件,阐明新疆节水灌溉技术在哈萨克斯坦所具备的良好推广优势及前景,为新疆节水企业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 滴灌技术 哈萨克斯坦 推广优势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且位于北温带,属于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全国耕地面积3483×104 hm2,按农业劳动力计,每个劳动力约负担20 hm2耕地。由于夏季炎热干燥,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50mm,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缺水使丰富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受到限制。中国国家节水灌溉中心(新疆)在落实中哈两国政府科技合作的前提下,将新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技术在哈萨克斯坦进行试验示范,旨在大幅度提高哈萨克斯坦节水农业技术水平,推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在哈国的快速推广应用。
1 新疆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优势
滴灌是指通过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一种田间灌水形式。滴灌技术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节水技术之一。2001年—2008年,滴灌技术的推广立足兵团,面向新疆,辐射全国,已在全国24个省累计推广大田膜下滴灌技术面积达到245×104 hm2,为农民增收73.5亿元。滴灌作物应用的范围由棉花、加工番茄等中耕经济作物向密植的粮油作物等拓展,已延伸至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葡萄、果蔬等在内的30多种作物。
2009年,滴灌技术在新疆的推广应用面积接近100×104 hm2。滴灌技术的快速推广得益于其显著的优势:作物田间节水40%~50%;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47%~54%,磷肥利用率从12%~20%提高到18.73%~26.33%;提高土壤利用率5%~8%;减少机耕作业;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普遍增产40%以上。例如,棉花增产高达140%、小麦增产71%、马铃薯增产34%~50%;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灌溉水使用效率的成倍提高,大量中低产田、弃耕地、荒漠化改良,极大地拓展了为粮食生产的土地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生产基础。
2 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现状
前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农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农业发展的条件优越。尤其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从耕种到收割、打碾、入库均实行机械操作。但是,现在因劳动力不足、干旱缺水,该国农业仍处于广种薄收和靠天吃饭的状态。虽然农作物播种面积很大,单位面积产量却较低。尤其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以及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大量耕地不能实现旱涝保收的现实。在农作物生长期降雨量少,使农作物得不到及时的灌溉,影响了农作物生产。
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地区和独联体范围内继续扮演着粮食生产和粮食出口大国的角色,对保证中亚各国的粮食安全发挥着特殊作用。近年来,最显著的用水增加主要表现为农业用水,特别是灌溉用水,这与该国加强粮食生产、扩大耕作面积的政策有关。据报道,哈政府的目标是在未来4~5年内把全国年均粮食产量提高到2500×104 t,其中小麦1800×104 t。为此,还需开垦200×104~250×104 hm2荒地。加之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工业发展等因素,如不加以合理规划,将使得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与有限的水资源之间形成长期的矛盾。
农业始终被看作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优先方面之一。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曾多次强调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投入巨资支持农业领域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门一直把扩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和出口量,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采取了一系列落实措施。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为此,哈萨克斯坦开始在全国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也迫切期待能与先进国家进行协作研究。
事实证明,粗放的生产经营对土地资源、光热资源、水利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等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影响整个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不断克服粗放经营的陋习,走集约化的道路,建设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是今后哈萨克斯坦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唯一选择。
3 新疆节水灌溉技术在哈萨克斯坦的推广优势
3.1 农业基础条件相似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东部与中国新疆接壤,由于所处地域相近,两者有很多相同点,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相通,新疆节水灌溉技术在哈萨克斯坦推广有较多的优势。
3.1.1 农业气候总体相近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同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均属于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大多地区年降雨100~300mm,都是典型的灌溉农业,没有人工灌溉就无法耕作。4月转暖春播、有倒春寒现象,昼夜温差大。
3.1.2 农作物种类相同 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棉花、甜菜、烟草、马铃薯、向日葵、蔬菜等。而小麦、棉花是新疆的首要农作物,甜菜、烟草、马铃薯、向日葵、蔬菜等在新疆也拥有较大的播种面积。
3.2 具备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
哈萨克斯坦东部与中国为邻,边境与新疆的伊犁、博乐、塔城、阿勒泰等地州相连,有4个口岸与新疆通商,该国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市与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仅距离346km。在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贸易实践中,新疆企业已经熟练掌握了贸易规则,特别是与哈国的商界和政界人士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新疆与哈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3.3 新疆节水企业具备“走出去”的良好基础
新疆天业集团作为节水龙头企业,成功地走出国门,实现了中国节水灌溉技术首次大规模输出,已将滴灌技术推广到塔吉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安哥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7国,累计推广面积9130 hm2。特别是2008年—2009年,在哈萨克斯坦的滴灌试验示范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滴灌甜菜的产量由以前的16 t/hm2增加到55 t/hm2,棉花产量由常规灌溉的2.5 t/hm2增加到4 t/hm2,土豆由常规灌溉的10.5 t/hm2增加到35~45 t/hm2,番茄产量由常规灌溉的3 t/hm2增加到4.5 t/hm2。哈萨克斯坦已有9人参加了中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举办的国际节水灌溉培训班,中心依托新疆天业(集团)公司进行实地技术培训,这使哈国人员充分认识到新疆节水灌溉技术的显著成效。可以说,以新疆天业节水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节水设备器材出口、国际人员培训、技术输出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成功的经验。
4 新疆节水灌溉技术在哈萨克斯坦推广的前景
新疆节水灌溉技术在哈萨斯坦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必将提高农业灌溉水分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升哈国节水灌溉农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哈萨克斯坦在保障中亚各国的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也将推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在哈萨克斯坦的快速推广应用,加强两国在节水灌溉领域的合作,进而促进我方的设备和产品出口到哈方,带动中国节水灌溉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因此,哈萨克斯担将是我国节水灌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良好舞台。
新疆天业节水等大型节水企业应抓住哈国节水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强中哈双方之间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我国节水灌溉产品和技术在哈国市场的影响和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继续发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节水产业开发优势等,努力为哈国提供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与产品,促进当地农业种植业的增产、增收,从而实现我国节水灌溉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