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哈萨克斯坦粮食增产的潜在因素,认识到哈萨克斯坦将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粮食;粮食政策;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6大粮食出口国,在独联体国家中,其粮食产量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位居第三。就面粉情况而言,2007年哈萨克斯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出口国,2009年面粉出口量超过了世界面粉出口总量的18%,位居世界面粉出口大国第一。目前哈萨克斯坦面粉出口额大于内销,占其总产量的56%[1]。哈萨克斯坦在世界粮食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世人所认知,而对于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的研究成为了中亚经济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一环,其中对影响哈萨克斯坦粮食增产潜力因素的分析是研究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1 可耕地面积广,单位面积产量潜力亟待开发
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49万km2,人口总数1556.5万(2008年1月1日),人口密度5.7人/km2。哈萨克斯坦的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9位。哈萨克斯坦共有农业用地7649万hm2,其中可耕地面积2414.4万hm2,人均1.55hm2;目前哈萨克斯坦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在稳步增长,耕种地区包括从西部的伏尔加河下游到东部的阿尔泰山脉、从南部的北天山后伊犁阿拉套山到北部的西西伯利业低地的广阔地区[2]。耕地面积广是哈萨克斯坦成为粮食产量和出口量大国的最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哈萨克斯坦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因素。
根据FAO数据,当前欧洲人均耕地面积57hm2,美国547hm2,俄罗斯为863hm2,而哈萨克斯坦为2000hm2,其中统计人口还包括未成年人。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耕地潜力最大的国家,且其粮食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根据FAO预测,未来世界耕地面积增长不会超过1%,而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的耕地面积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长。2009年哈萨克斯坦增加播种面积190万hm2,总耕种面积达2190万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470hm2,粮食总产量为2270万t,比2008年增产570万t,增长34%。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占粮食作物产量的90%)、玉米、大麦、燕麦和黑麦。前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的耕地面积达3000万hm2,目前农业耕地面积约2000万hm2,仅为前苏联时期的2/3。2009年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较之苏联时代3453万t和2530万hm2的规模,甚至相比1992年哈萨克斯坦刚独立时耕地尚未被落荒时期2980万t的产量[3],其可耕地面积和可种植的粮食产量潜力依然未被开发出来。哈萨克斯坦单位粮食产量约1t/hm2,相对于世界平均单产实在过低,风调雨顺时,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单产高于1t/hm2;遭遇自然灾害时则低于1t/hm2。
哈萨克斯坦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主要出口品种为小麦和面粉。小麦是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农业主打产品,年出口量约500万t,且在持续上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0%。2006~2007年面粉出口量居世界第7,人均出口量居世界第一,2009年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出口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哈萨克斯坦的粮食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正在被开发,且潜力巨大。
2 农业改革基本结束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推行以私有化为先导的农业改革。在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中,政府规定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是共和国的专有财产,不准私有化,但可以由政府出租使用权给农民或者法人,租期最长可达99年。对原有农业企业改造的基本做法是,按照劳动者集体的意见,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可以通过租赁、赎买、股份制和其他无偿转化财产的形式,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造成为合作社、集体承包或股份制公司、农户家庭或小农场经营以及其他市场性的农工组织[4]。农民个人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私营农场主和农户取代原来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非国有经济成分在农产品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份额从1990年的1/3稍强增加到1999年的99%,哈萨克斯坦完成了国营农场的私有化和集体化农庄的改革,使其农业领域经营性实体的数量增加了14倍。1999年底之前,哈萨克斯坦有7.5万家面向市场经营的农业机构,且大部分为私营,其中包括7万家农民个体私有农庄和1600家农业生产合作社,而1990年底私有化数量分别只有324家私有农庄和1129家合作社。1999年底国有企业的农业生产单位只剩约50家[5]。在哈萨克斯坦的农业改革初期,发生了严重错误。改革家们所犯下的错误是高估了“自由”市场的作用,把政府在农业中的作用降低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国有农业机构混乱不清、大规模私有化及农业产业结构的重新组合根本不适合当时的国情,这些都导致了哈萨克斯坦土地改革初期粮食产量的下降[6]。进入21世纪后,伴随哈萨克斯坦农业改革的深化,各类利益集团重新分配完毕,哈萨克斯坦粮食产业进入到了正常轨道。
到2003年10月22日,哈萨克斯坦政府终于颁布了酝酿已久的《哈萨克斯坦政府关于确定各行政区域 (城市)内哈萨克斯坦公民、非国有法人和其从事商晶性农业生产的连带责任人用于农业 (农场)经营的农用私有土地和外国人、无国籍人士、外同法人用于商品性农业生产的临时使用土地的最高限额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对哈萨克斯坦农业改革尤其是土地私有化改革完成的法律性的认定。《规定》限定了各行政区域 (城市)内私有和临时使用的农用土地面积的上限。按照规定,从事农业经营的哈萨克斯坦公民、哈萨克斯坦非国有法人及其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的连带责任人可拥有私人土地,外国人、无国籍人士以及外国法人为在哈萨克斯坦从事商品性的农业生产可在有偿临时使用土地(租赁)权基础上使用土地。《规定》是哈萨克斯坦政府继2003年6月20日颁布新《土地法》将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固定后,对土地私有化的范围和外国法人、自然人及无国籍人士在哈萨克斯坦临时使用土地面积方面的具体规定,其目的是在保持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整体监控基础上,在较大范围内鼓励对农业生产的投资,以促进农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恢复严重落后的农业经济 [7]。对耕地私有权化的确定,为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3 哈萨克斯坦政府重视
经过多年改革,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政府有了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来发展其农业。尤其是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之后,从哈萨克斯坦的政府高层到民间,普遍认识到发展本国农业的重要性。日前,哈萨克斯坦首次将发展农业摆在了首位,这是其未来10年的一项战略任务,将以两个5年的时间分阶段完成,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农业在国内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的任务。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同时也强调发展本国农业生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根据哈萨克斯坦总统的指示,哈萨克斯坦政府制定了《关于发展哈萨克斯坦农业的重要指示》,2008年制定了《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综合2009年至2011年实践发展大纲》,该大纲规定将大力投资本国的农业领域,尤其是粮食生产和出口;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计划同时增加100万t粮食的出口量。按照计划每年度用于出口粮食额度最小值为150万t,出口主要面向中亚国家和距离较近的东方国家。除此之外,2009~2011年《发展大纲》还规定将大力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使本国农业产品加工行业具有市场竞争力以及赢得高额的盈利,如淀粉、谷胶酪和生物乙醇等产品。
2009年5月19日,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在首都阿斯塔纳召开会议,重点研究本国粮食安全问题。此次会议哈萨克斯坦高调提升农业地位,并决定采取相应措施,如对本国能够生产的食品提高进口关税、优先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业等。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相应措施:(1)提升农业地位,发展创新农业;提高农业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2)提高部分食品进口关税,保护本国食品市场。(3)优先扶持食品深加工产业,解决加工原料质量不高和技术落后的问题。扶持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的数量需求和结构需求。
在哈萨克斯坦2010年财政预算计划中,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资金将扩大到35亿坚戈。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经济生产主要仍然是小农产品,这是造成市场竞争力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2010年的预算计划中及时出台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项目,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009年12月25日,哈萨克斯坦国家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农业是哈萨克斯坦商品生产出口的重要领域,而世界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和国际粮食价格的增长趋势为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哈萨克斯坦必须重视农业发展。哈萨克斯坦农业领域的经济发展呈现积极状态,增长指数高达10.6%,高于全国总产值的平均水平,农业产值达近8年最高指数,2009年农产品总产值为16203亿坚戈,较2008年增长13.8%,尤其是谷物总产量达2270万t。
根据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10年初发表的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新的十年、新的经济增长、新的可能性》中所提出的要求,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制定了未来5年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目标、增长方式的实施措施、完成期限和具体执行人。主要分为3个方向:(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到2014年,将农业劳动生产率比2008年提高一倍。(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到2014年,将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上国产食品的占有率提高至80%。实施措施包括大规模更新食品加工机械、推行国际食品质量标准、发展生产合作社组织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改变农业科学工作者现行劳动报酬体制,通过农业生产者直接提供科研资助、发放奖金和提成等方式,将科技应用成果与研究人员的工资挂钩。(3)实现农业出口潜力。投资建设一批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出口的项目。2010年4月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国有农业集团已经批准了29个项目,总拨款额达385亿坚戈(约合 2.6 亿美元)[8]。
随着哈萨克斯坦政府对粮食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粮食产量潜力将被挖掘出来,且粮食产业结构将趋于完善。
4 国际合作增强
对缺乏粮食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尤其是对哈萨克斯坦本国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进行生产技术开发、加工技术开发和投资。为此,哈萨克斯坦越来越重视吸引外资和改善投资环境。哈萨克斯坦相继出台了《国际投资保护法》等,另外,《国家支持直接投资法》等法律、法规都鼓励外商到本国投资,并制定了吸引农业外资的优惠政策[9],同时积极开拓粮食出口的新市场。目前,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国家为阿塞拜疆、埃及、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伊朗和中亚3国(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每年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总量为500万~600万t。其中,每两个塔吉克斯坦面饼、每5个乌兹别克斯坦面饼中就有一个是用哈萨克斯坦面粉制作的。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出口,主要是借用两路海运和陆路交通的小麦转口贸易和部分面粉出口。预计2010年哈萨克斯坦将恢复向埃及出口粮食150万t。
以中哈粮食产业合作为例,2008年4月,中粮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农业控股集团股份公司签署了《中哈小麦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2009年8月,中粮集团尝试性地向国际粮商采购了10000t哈萨克斯坦春小麦,此属中国首次批量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在我国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该批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在2010年2月底以前分11批共163车已全部运抵我国阿拉山口口岸,总计到货10015.06t。目前该批从哈萨克斯坦引进的小麦已全部通关完毕,并将陆续发往内陆省区进行市场销售 [10]。在200年由哈萨克政府主办的“第一届国际农业投资论坛—2008”举行期间,哈萨克斯坦国有农业控股公司签署了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备忘录。双方确认将加强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为中哈两国的农业合作搭建融资平台 [11]。2009年底,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向中国出口300万t粮食,并且还将过境中国向东南亚国家出口300万t和向韩国出口60万t粮食。
在金融投资领域,2009年12月,欧洲发展复兴银行公布,其与哈萨克斯坦国有粮食合作集团公司签署了划拨5000万美元贷款协议,该合作协议规定从阿克莫林、库斯塔奈和北哈萨克斯坦州购买哈萨克斯坦政府计划出口到国外粮食总量的80%,约42万t粮食。计划的实行有助于扩大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出口规模和新市场的开拓,并扩大欧盟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贸易。
在土地租用方面,尽管哈萨克斯坦拥有大量闲置耕地且法律上也允许外国公司和个人拥有哈萨克斯坦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但在农业耕地租用方面,哈萨克斯坦政府和民间对此都比较审慎。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国内反对派,以哈萨克斯坦的国土受到外来威胁为由反对国外资本进入哈萨克斯坦耕地租用市场。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副部长阿尔曼·叶夫尼耶夫在2009年5月在哈萨克斯坦商务论坛上,表示哈萨克斯坦打算向外国投资商提供农业用地时,激起了国内民众和媒体的大规模抗议。此项向国外出租哈萨克斯坦耕地的项目依然在探讨中,哈萨克斯坦政府较为谨慎。
5 世界粮食需求增长和国际粮价上涨
2007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40%;2008年,继续上涨,这是二战结束6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波动幅度大、影响程度深(小麦将近90%,玉米超过60%,大米37.6%)[12]。据统计,世界主要粮食价格自2005年以来已上涨了80%。2008年3月,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达19年来的最高值,小麦价格创下了28年来最高值。从越南、印度到埃及、阿根廷、俄罗斯,许多国家已经禁止大米出口或限制粮食出口,为了保证本国国内供应,已停止了向国外出口小麦,甚至在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也出现了超市购米限量的事情。尽管世界粮食危机已经过去,但是国际粮食价格依然维持高位。高粮价促使哈萨克斯坦政府扩大对粮食生产领域的投资,重视粮食出口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效益。而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燃料的消耗、气候异常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世界对粮食的消费量也稳步上升;粮食不再是简单的日常生活消费品,而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粮价也在此国际背景下应声而涨。全球粮食消耗量与粮食产量的相对平衡在受到微小冲击时,即会爆发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而哈萨克斯坦在世界粮食产销市场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抛开经济利益不讲,即使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哈萨克斯坦也要重视本国粮食产业在世界范围中的潜力。总之,粮食将与石油、天然气、铀矿资源一样成为哈萨克斯坦在国际上拥有关键作用的重要工具。
6 粮食增产展望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著名的“粮仓”之一,也是世界第6大粮食出口国。2009年,面粉出口量超过世界面粉出口总量的18%,主要出口目的国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等。哈萨克斯坦政府计划在未来4~5年将全国年均粮食产量增加到2500万t,还将大面积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加速整个产业的工业化进程。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辽阔的耕地面积、大量亟待开垦的荒地、较好的灰钙土和栗钙土,有些地区甚至是黑钙土,为哈萨克斯坦粮食增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哈萨克斯坦政府对粮食种植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将扩大粮食出口提升到国家战略的级别;改变当下低投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并积极开发潜力巨大的单位面积产量,吸引海外合作以及外部环境上国际粮价的长期高位,都将使哈萨克斯坦未来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总出口量的潜力发挥出来。据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预计,受严重干旱影响,预测2010年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减少到1350万t,比2009年减少约920万t,但受库存充足和国际粮价走高影响,2010/11年度哈萨克斯坦还有约800万t出口额度。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的一半将用于出口,并开拓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粮食出口新型市场,缓解哈萨克斯坦“卖粮难”和“仓满为患”的压力。2010年8月3日召开的农业问题会议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哈萨克斯坦将采取措施继续扩大粮食出口和面粉在粮食出口总量中的比重,把哈萨克斯坦打造为世界5大粮食出口国之一。总之,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增产潜力正在被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世界粮食市场所发掘,可以预见,未来哈萨克斯坦在国际粮食市场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