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访谈

《领导文萃》:于教授,您好!今年6月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我记得,去年11月该组织召开第二十次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主席就已经提到了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他说,20年来,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时间检验,成为欧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那么,为什么说上合组织 “不平凡”?

于洪君: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当时,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六位国家元首齐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诞生。这两份文件以及后来陆续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成为指导和保障上合组织顺利运行与健康发展、对各成员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文件。

当时,国际社会对上合组织的成立高度关注,热议不断。因为这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并且是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下成立的,常设机构秘书处设在北京,首任秘书长由中国人担任。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迅速成长为当今世界影响不断增大、前景日益可观的新型区域合作大平台。这几点非常重要,因而对于中国来说极不平凡。

《领导文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年来,其主要成果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成果对于中国和其他各成员国乃至当今世界,有什么意义?

于洪君:2004-2005年间,也就是上海合作组织刚刚成立四五年时,地处中俄两大国之间、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蒙古国,南亚次大陆的最大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号称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以及在西亚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伊斯兰大国伊朗,相继被接纳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2009年,位于东欧的白俄罗斯和位于南亚的斯里兰卡,同时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

2015-2017年间,经过各方反复研究和磋商协调,上海合作组织首次扩员启动成功。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转正”为正式成员国。在此前后,作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和中亚国家共同邻国、地缘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国情又异常复杂的阿富汗,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新观察员国。地跨欧亚两洲并且是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被吸收为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国。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位于中南半岛的柬埔寨和地处中印两国之间的尼泊尔,也相继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

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共有8个成员国。其人口总数约占全球40%,GDP总量超过全球20%。8个成员国再加4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国,构成了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具有不同身份属性、不同合作方式、世界史上尚无先例的新型区域合作平台。

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壮大,既是“上海精神”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时代特点、适合各方共同利益的鲜明体现,也是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际战略取向的国家寻求建立发展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最终走向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可以说,经过中国和各成员国共同努力,上合组织不断扩大成员规模,不断拓展交流渠道,不断丰富合作内涵,不断提升地区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是上海合作组织20年成长过程中的最大成果和收获。

《领导文萃》: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给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程,同时也给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国际战略格局深刻重组和世界地缘政治环境持续改变的压力,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当如何提升相互间的合作质量与水平?如何为其未来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和方向?

于洪君: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世界各国都被迫按下了经济发展、社会运行乃至对外交往的暂停键。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全球肆虐的单边主义、孤立主义、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兴风作浪,导致整个国际关系持续扭曲,全面恶化。上合组织内部某些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趋于激化;个别国家再度发生非正常政权更迭;不少国家的疫情防控和经济重启遭遇重大困难。

面对这一复杂态势,上合组织成员国:

必须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管控矛盾分歧,培植战略互信,强化合作意愿和决心;

必须坚持以对话方式化解历史问题,妥善处理利益之争,共同巩固发展壮大的政治基础;

必须激活经贸科技与金融合作,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力度,更积极地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推动构建区域一体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必须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携手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打造坚实可靠的地区安全格局;

必须密切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知与相通,以文明互鉴新成果,替代文明优越论的旧思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上合组织各国,特别是中、俄、印三个发展中大国,应当大力开展抗疫防疫合作,加强优势互补,为改善本地区公共卫生状况,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水平,提供必要支持,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