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访谈

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有明显的重叠和交汇,近年来,二者的联系和纽带作用越来越明显,互补性和互助性也日益凸显。在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新的发展方向中,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将是未来的新增长点。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兼具命运共同体的共性和上合组织的特性。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向全世界首次提出了“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2019年的比什凯克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重申“要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指出这是上合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一带一路”精神和以“共赢、合作、包容”为核心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增强了中亚各国对中国的观念认同。此外,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吸引力和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也增强了其对中国的认同。两次峰会的相继召开,开启了上合组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征程,昭示着上合组织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建设目前面临内部政治互信较低、域外大国的负面影响、发展共识尚未统一、地区安全形势复杂等挑战。鉴于此,在“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一要稳固现有成果,二要发挥经贸优势,三要牢固人文纽带,四要完善组织机制。

“两个构建”进一步丰富了“上海精神”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青岛峰会将“两个构建”写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宣言。青岛峰会确立了新时期上合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上合组织具有领航定向作用。在比什凯克峰会上,上合组织则将“两个构建”写入比什凯克峰会宣言。“两个构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了“上海精神”的意义,为新时期上合组织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自2015年起,上合组织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两个月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被写入乌法峰会宣言。

协同构建多边经济合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和地区形势扑朔迷离,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区域发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上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自2018年10月12日在杜尚别举行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以来,上合组织在经济和人文领域合作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通过加强设施、贸易、资金、人文、数字、能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上合组织在欧亚地区构建广泛、开放、互利、共赢、平等的合作空间,以保障区域内安全、可持续发展。

上合组织成立18年来,各国通过了约1400份文件,其中46%涉及安全领域合作,而多边经济合作的文件仅占7%。在2019年峰会上,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多边经济合作成为各国共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的建议被相继提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多边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加强文化、旅游和教育等人文合作是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未来的共同发展方向。

上合组织成员国有些就是丝路沿线国家,项目与活动的内容相重合,两者融合在一起具有叠加效应。上合组织诸成员国中的文化差异性较大,包括了欧亚大陆多种文明形式。多重文明形式和多样性文化基因的上合组织国家之间能够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秉承着“上海精神”的上合组织与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完全契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多国联合申遗的模板,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古丝绸之路历史和文化合作建立了一个新模式。

从文化交流层面来看,上合组织支持成员国之间拓展与深化文化交流,共同举办各项活动。注重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民心相通,保护本地区特别是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和自然遗产,继续切实落实2007年8月16日在比什凯克签署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上合组织成员国定期举行文化部长会议。

从旅游合作层面来看,上合组织成员国自2016年在塔什干签署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旅游合作发展纲要》之后,2018年在青岛签署了《2019-2020年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旅游合作发展纲要〉联合行动计划》。2019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比什凯克共同签署了《上合组织秘书处同世界旅游组织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上合组织成员国同世界旅游组织开展互利合作。

从民间交往层面来看,民间外交对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相互理解和人文交往具有重要意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支持本组织同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特别是经济、人文领域机构拓展合作,例如签署《上合组织秘书处同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处谅解备忘录》,支持上合组织同欧亚经济联盟通过签署相关备忘录方式开展合作。

继续加强人文领域的合作是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未来融合的方向。由于上合组织特有的机制,其成员国在文化与旅游、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能够高效地对接和合作。上合组织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2019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十六次会晤在比什凯克召开,中方代表王晓峰在发言中回顾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十五次会晤召开以来取得的多边和双边文化合作成果,积极评价文化部长会晤机制对指导和规划上合组织文化交流与合作起到的作用,并就未来工作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加强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文化在上合组织发展中的影响力;二是深挖资源渠道,推动上合组织文化合作朝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三是放眼未来,为上合组织青年文化交流搭建更广阔舞台。这次会议对上合组织未来的文化合作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与繁荣的周边环境,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国与国之间以结成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提升区域内国家的战略互信,对外不搞排他性,对内不搞主导权之争,而是更广泛深入地合作,推动地区及国际秩序变革,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上合组织,都建立在睦邻友好合作基础上,旨在构建起具有超越性、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形成新型国际合作方式、纽带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