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期待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我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农业文化和发展经验,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带回巴基斯坦。希望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未来都能更加美好。”4月18日,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首期培训项目在杨凌开班。在首期开班仪式上,学员代表穆罕默德•哈马尤恩说。
春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陕西杨凌的猕猴桃园,苍翠的猕猴桃藤蔓在支架间蜿蜒伸展,初绽的花苞星星点点。在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之旅拉开了帷幕。
3月,哈萨克斯坦农学博士胡胜开启了自己的“中国春耕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一同下地,为选出适应中亚地区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忙碌着。
哈萨克斯坦的葵花籽油、俄罗斯的巧克力、吉尔吉斯斯坦的手工羊毛毯……4月9日,记者在位于杨凌综合保税区的上合生活馆跨境商品体验中心看到,不少群众在选购进口商品。
3月30日,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军主持并讲话。
3月28日,以“发挥平台效能 携手共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示范区融合发展会议在杨凌举办。
近年来,从陕西杨凌到中亚腹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旱区农业技术为纽带,构建起贯通丝路的农林教育合作新范式。通过建设塔什干分校、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海外科技示范园等方式,学校着力开辟服务“三农”事业和“一带一路”建设新赛道,积极构建“以我为主、强化引领”的农业对外合作新格局。
日前,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杨凌示范区再一次站在了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聚光灯”下。
3月21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党工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史高领主持召开党工委外事工作委员会议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专题会议,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面向上合组织及相关国家开展畜牧养殖及良种培育技术系列远程培训,内容涵盖肉牛奶牛养殖技术、遗传基因改良、胚胎移植技术、营养调控等内容。第二期培训——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将于3月27日上线。
3月,哈萨克斯坦农学博士胡胜开启了自己的“中国春耕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一同下地,为选出适应中亚地区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忙碌着。
在陕西省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东带领记者走进无糖组培室,查看苹果组培苗生长情况。“去年,有6万株砧木苗在这里完成培育,随后跨越几千公里,运往吉尔吉斯斯坦的示范园用于扩建苗圃。”张东向记者介绍道。
面向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是国家赋予杨凌的使命,为履行好这一使命,杨凌面向黄淮海、长江流域和西北旱区连年举办新品种观摩,新建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51.2万亩,杨凌良种推广到全国23个省区和多个上合组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