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抗寒、耐盐碱、高产、高油、适应性强,在拉萨市曲水县才纳园区高原种业基地的试验田里,“西油11”长势良好。“纵观整个田间,籽粒颗颗饱满,专家组测试亩产能到285.1公斤左右,展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和高产潜力。”西藏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晋雄说。
盐碱地曾经是不毛之地。如今,这看似贫瘠的土地,竟也长出了金灿灿的油菜并获得丰收。这,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镇带领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团队的努力。
近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到,由该校教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
全国约3000万亩苹果面积,富士占到了七成。“早些年农高会上展出的苹果多数是‘清一色’的富士系列,单一的局面让红富士一度成了苹果的代名词。”刘镇暗下决心在农高会上寻找有与之抗衡的国产苹果品种。
10月30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了2023年度主要粮油和重要特色农作物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名单和2023年度中国种业企业商品种子销售排名。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如期而至,青皮她园里的鲜红火龙果点缀在万绿丛中,国际猕猴桃园里毛茸茸的绿色果子挂在枝头,良科种业基地的玉米试验田里一片金黄……
10月27日,第3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旱区种业创新发展交流对接活动举行。会上,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冯忠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共同为“全国农作物小孢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揭牌。
10月25日下午,由省科技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在杨凌开幕。副省长李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等嘉宾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10月26日,全国首个农业节水技术创新中心在杨凌成立。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左怀理,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鸿马为创新中心揭牌。揭牌仪式上同时签订了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研发、农业节水新装备应用在陕西省灌区推广、智慧节水技术研究等三个合作协议。
本届农高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此次发布的科技成果,围绕粮食安全、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主题需求,汇集了全国近百家科研机构、涉农高校和企业等推荐的农业科技成果1300余项,经来自科教机构、企业及协会专家遴选,筛选出1000余项优秀科技成果,包括绿色种植、健康养殖、资源环境、加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
10月21日,第八届国际柿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杨凌开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江涛分别致欢迎词,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部长Ryutaro Tao代表国际园艺学会致辞并介绍学会。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推动陕西与中亚五国交流合作走深走实,10月17日,第二届中亚-陕西苹果节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第31届杨凌农高会海外展现场举办。活动中,清脆、香甜的陕西苹果让外国友人赞不绝口。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苹果抗逆与品质改良创新团队培育的8个苹果优质抗逆新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