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抗寒、耐盐碱、高产、高油、适应性强,在拉萨市曲水县才纳园区高原种业基地的试验田里,“西油11”长势良好。“纵观整个田间,籽粒颗颗饱满,专家组测试亩产能到285.1公斤左右,展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和高产潜力。”西藏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晋雄说。
盐碱地曾经是不毛之地。如今,这看似贫瘠的土地,竟也长出了金灿灿的油菜并获得丰收。这,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镇带领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团队的努力。
近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到,由该校教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
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占地230亩,是一个集新优品种试验展示区、良种苗木繁育区、标准化栽培展示区、优质花粉加工区、现代化农业机具装备区、果品贮藏分选包装区及猕猴桃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猕猴桃全产业链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粮安天下,良种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打造“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大力推动“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发展,在种业创新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款农业机器人,它是纯电动的,非常节能。还可以搭载施肥机、播种机、喷药机等,能够应用于多个农业生产场景。在大田里也能做运输、巡检等工作。”操控着农业机器人,孙松介绍道,“只要在屏幕上标定好数据,它就能根据数据完成作业。”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其中,陕西11个小麦新品种入选,均为杨凌选育。
盐碱地曾经是不毛之地。如今,这看似贫瘠的土地,竟也长出了金灿灿的油菜并获得丰收。这,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镇带领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团队的努力。
近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到,由该校教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
油菜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广、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不断挖掘油菜生产潜力,加快选育高油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推进油菜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对保障食用油供给,夯实国家粮油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采访团详细了解了杨凌承担的国家使命以及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发展、农业国际合作等情况。
“围绕上合农业智库、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科技示范等,先后成立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上合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上合组织国家农学高校联盟,为上合组织国家间开展联合研究和农业发展协同攻关搭建平台,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农业技术交流与创新发展。”
6月5日,芒种。“芒种忙,麦上场”。一大早,上合组织农业实训基地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正在举办第九届小麦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