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抗寒、耐盐碱、高产、高油、适应性强,在拉萨市曲水县才纳园区高原种业基地的试验田里,“西油11”长势良好。“纵观整个田间,籽粒颗颗饱满,专家组测试亩产能到285.1公斤左右,展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和高产潜力。”西藏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晋雄说。
盐碱地曾经是不毛之地。如今,这看似贫瘠的土地,竟也长出了金灿灿的油菜并获得丰收。这,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镇带领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团队的努力。
近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到,由该校教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
初秋的黄土高原,一座连着一座的新型大棚犹如海洋般泛着蓝色光泽,远处的山峦绿意盎然,在蓝天白云下如同一幅高原“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历史一再证明,没有“绿水青山”,再多的“金山银山”都会付诸东流。
8月29日,西部省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杨凌示范区召开,会上为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杨凌)培训基地揭牌。
8月28-30日,“西部省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杨凌举办。期间,来自西部各省份的科技特派员们深入杨凌观摩交流,感受现代农业科技魅力。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优势,通过与塔吉克斯坦高校、企业的全面合作,聚焦塔吉克斯坦国家农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和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围绕数字农业主题开展联合攻关,助推当地现代农业提档升速。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是经外交部备案的国际大赛,已被纳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相关国家级评价成果范围,也是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入榜项目。本次大赛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日前,在陕西省科技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会上,杨凌的16个科研成果项目获奖,多分布在高油油菜种质资源发掘、小麦黄化矮缩类病害防控、旱区土壤研究等领域。
8月23日,第30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于在杨凌开幕,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管理部门、科技推广机构及企业的8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本届丝博会在举办开幕式、主宾国活动、主宾省活动、集中签约仪式、成果发布会的基础上,将举办8项经贸交流活动。同期举办“投资中国·选择陕西”推介活动——2024全球知名跨国企业走进陕西和全球秦商大会。